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八卦 > 公园商圈皆剧场,街头艺人秀出城市生机

公园商圈皆剧场,街头艺人秀出城市生机

时间:2020-10-19 10:00:09 来源:文汇报

街头艺人在“街艺流动剧场”杨浦演出专场表演。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一曲《梨花颂》婉转动听,马头琴与吉他的对话更令围观者驻足不前。刚刚过去的周末,60多位上海街头艺人轮番登台大宁音乐广场——“2020上海街艺节”将在未来八天内,覆盖静安公园广场、金虹桥中心广场、大学路、富都世界等全市20多处表演点。

发展至今,上海街头艺人群体形成了“街艺流动剧场”的特色。流动,是因为他们无处不在,公园、商圈、热闹的马路旁,皆可演出;称之为“剧场”,是因为他们并非业余玩家随随便便小打小闹,而是有策划、成规模、见品质的演出。这道流动的艺术风景,演绎着城市的生动气质和文化底蕴;更随着观者的相机、手机又传播开去,秀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又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购物节上一“站”成名,他们是引来人气的“民星”

“我曾在英国、法国见过这样的演出,只有高素质专业街头艺人队伍才能做到,如今上海也有了!”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兴奋地说。这支“街艺流动剧场”在今年的“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上一“站”成名,表现优异。据悉,他们已经受邀参加此次“逛马路节”,与商委联动拓展新增街边转角的街艺表演。在静安区巨鹿路、虹口区甜爱路、长宁区愚园路每天带来四场演出,让精彩街艺为文商结合增添新的光彩。

昨晚的开幕演出上,活跃在上海大街小巷、各个商圈的街艺高手都来了。“咦,这不是开散尔吗?我在林肯爵士乐艺术中心还看过他的LIVE演出。”“拉马头琴的李海涛,《星光大道》我粉了他好久,原来还是上海街头艺人啊!”“阿余尔洛还上过央视《达人秀》呢”……围观人群里时不时就有发现明星般的惊喜。

马头琴与吉他演绎的《希格希日》,讲述大草原上人与马的动人牵绊;佤族情歌《月亮升起来》柔情似水、流淌于心间;来自大山的歌喉把《平凡之路》唱出辽阔、高远的意境;更有艺人们为这次街艺节精心创排的诸多作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艺人们特意创排了别具风格的街艺版《打起手鼓唱起歌》,献给上海观众,更致敬伟大的时代。

“他们不是明星,也是‘民星’。不少人已经具备了从街头走向剧场的实力。”上海轻音乐团团长褚保杰不禁伸出了大拇指,“很多艺人本身音乐素养就很扎实,又对艺术充满热爱,只是缺乏平台和表现上的一些技巧,补上了这一课可不得了”。

规范、自律、专业、进取,已经成为上海街艺精神

“街艺节”六周岁了,意味着上海推出持证上岗街头艺人、树立行业规范已经六年。从最初的八人上岗到如今队伍壮大到300多人;从最初“汇报演出”只能演40分钟到如今的90分钟,年年创新节目;从练曲子到翻曲库,再到今天能够自己编曲、配器、做原创、发专辑、聚粉丝……上海的街头艺人打拼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上海街头艺人队伍成员来自全国五六十个城市,汇聚了五湖四海追求艺术梦想的人,现在80后、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00后也逐渐开始加入。“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不断追求细致、追求卓越。”韦芝说,“规范、自律、专业、进取,已经成为上海街艺精神。”

台上,一首融合阿拉贝拉音乐的《明天会更好》令人动容,领唱者是杜烁辰,台下站着的都是特地赶来的粉丝。被街艺兄弟和市演协亲切称为“阿杜”的他,连续两年获得“上海最佳音乐街艺”称号。在持证街头艺人队伍中,上海率先提出“全职艺人”这个概念,阿杜就是其中一员。一支支乐队和一个个艺人,他们有的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待遇、有的推辞了各种商演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街艺表演,把街艺作为自己的正式职业,每天勤奋排练节目、准点上街表演。他们带头遵守“艺人守则”,带头做到上海街艺应有的言行规范。

“如今全职艺人占到街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只有在专业上达到水准的艺人才能通过审批。”韦芝介绍说,每一批上海街艺人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培训才能取得挂证上街表演的资质。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全职、半全职、自由等多种上岗方式,六年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不断壮大,涌现了很多高学历、高水准的艺人。

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马头琴专业的李海涛能歌善舞,是大师级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额尔顿布等人的弟子,也跟着奥都苏荣、奥特根苏等呼麦大师学艺。2018年李海涛来到上海追梦,成为第12批上海持证街头艺人。李海涛的音乐梦想就是用“非遗”马头琴去碰撞爵士、流行、民谣各种风格,让民族音乐的魂代代流传。此次街艺节上,他重新改编了传统蒙古民歌《希格希日》。“‘希格希日’是指马头上佩戴的缰环碰撞发出的声音,表达了人和马之间的情感。”李海涛很喜欢这首曲子,希望把音乐中的美丽情感传递给更多听众。(记者 童薇菁)

标签: 街头艺人 剧场 商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