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影 > 陈哲艺:我为何坚持用华语创作?

陈哲艺:我为何坚持用华语创作?

时间:2019-12-10 09:03:22 来源:新浪娱乐

“你看到的那些中学生,你问他们一句,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用华语去问,他们只会英语回答。”

陈哲艺(资料图,图源网络)

陈哲艺(资料图,图源网络)

“希望新加坡的华人不要放弃讲中文,我现在总会这么担心。”陈哲艺指了指身边的演员许家乐说,“你看他,中文就讲得不是很好。”这位导演带着剧组来到澳门国际影展,就像在平遥国际影展上一样,面对镜头表达他对华语的担心。

六年前,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带着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在华业内一鸣惊人,时隔六年,终于带来第二部长片作品《热带雨》。一个月前,这部电影斩获平遥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被奉为2019年最重要的华语电影之一,如今在澳门影展上也一票难求。

《爸妈不在家》《热带雨》

《爸妈不在家》《热带雨》

故事依然是家庭题材,关注新加坡华人的婚姻困境,同时也反复讲述着新加坡华语遭遇到的困境。这不由得让人好奇,这位完全生长在英语家庭、接受英文教育的导演,为何会坚持使用华语创作?

在澳门影展活动的间隙,新浪电影跟陈哲艺只聊了15分钟,这位善于引观众入胜的导演是如何撰写他的剧本的,善于创作女性人物的他又是如何刻画男性角色?最后,陈哲艺翻了翻手机,告诉了我们最近喜欢的两部电影名字。

“关于语言,我反映出的是一种现实”

新浪电影:我看您在很多场合都说特别担心华语在新加坡的困境,我昨天看了电影才知道原因。你为什么会这么的留恋并坚持用华语创作?

陈哲艺:对。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新加坡,新加坡现在完全变成一个讲英语的社会了。新加坡是一个前英国殖民地,在70年代以前,新加坡分两种学校,一个是英校,一个是华校。在英校,基本上所有科目都是英文教学,除了中文。华校是所有的科目都用中文教学,除了英文课。70年代的时候,政府把所有华校改成英校,所以现在新加坡所有学校的科目都是用英文进行,除了每周只有两三堂的中文课。很多学生讲中文、写中文的机会是很少的。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不管我们做文书、行政,领个结婚证,去离婚,或者去办任何的事情填表格,都是用英文进行。

《爸妈不在家》剧照

《爸妈不在家》剧照

小时候因为爸妈都是念英校的,我们在家里讲英语,也只订阅英文报,你完全不会在我们家听到中文,因为我爸不会讲华语,因为他只会讲英语。

现在,我觉得状况就更加的恶劣,也更加的困难。你看到的那些中学生,他们是我几个月里通过工作坊训练出来的一批素人演员。你问他们一句,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用华语去问,他们只会英语回答。

所以,我觉得现在新加坡的华人,面临一个蛮大的困境,很多人可能已经放弃了华语,我看很多不会讲英语的爷爷奶奶,现在反而不是他们教孙子学中文,而是他们去学很多英文单词,为的是可以跟他们的孙子交流。

《爸妈不在家》里的校长是印度人,但是《热带雨》的校长是个华人,这个演员是完全不会讲华语的!他从小就接受英文教育,然后去国外留学,现在很多新加坡的政府单位以及高官基本上中文都讲得挺困难的。

《爸妈不在家》剧照

《爸妈不在家》剧照

新浪电影:在两部影片里,虽然人们是在讲英文,实际上还是有大量很传统的华人思维和生活习惯存在。

陈哲艺:肯定有的,我反而觉得华人的一些文化跟传统,在新加坡还是保留的蛮多的,但语言和语文方面有很大的问题。

新浪电影:从全世界来看,尤其是处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环境里生活的地方,会是当下文艺创作比较旺盛的领域,因为那些地方特别容易产生新的文艺作品。经历不同的语言带来的撕扯,会给你的创作带来一些影响吗?

陈哲艺:我不觉得会特别给我创作带来任何的影响。很多国外的观众看了之后,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观众看了,会觉得好好笑,为什么这个人一半中文一半英语,然后他们的英语又很幽默,但是对我的创作来讲,新加坡人讲话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反映出的是一种现实,而不是说我特地为了有任何一个喜剧效果,把它添加进去。我们讲话真的是这个样子。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元语言的国家,我从小就非常习惯掺杂不同的语言。

“一开始没有想拍师生恋的故事”

新浪电影:我听说这个剧本写了三年。对,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比如讲有什么事最初设计的,后来又推翻?

陈哲艺:我之前《爸妈不在家》写了两年,这部电影写了三年。对我来说,剧本创作都非常漫长,因为我是一个需要沉浸的人,不只是主角的角色,我需要沉浸在所有人的角色里才可以写出来。所以,片子里面每一场戏,每个人物的每个对白,我自己都可以演出来。

甚至在片场的时候,我会跟所有的工作人员还有所有演员说,不要觉得你比我更懂这些人物,因为我跟他们活了三年的时间,就算你是多好的演员,你都没有比我更懂他们,不对的时候我是很清楚。我对情绪上的节拍、节奏、情感、停顿都非常的敏感。

《热带雨》剧照

《热带雨》剧照

写剧本的过程也没有说推翻或不推翻。我不是一个顺着写的过程,我知道很多编剧老师会从第一幕写到最后,但我是通常有头有尾,中间可能有一些很深刻的影像或者说桥段,我会写出来,而且写得非常细腻,但它可能没有前也没有后,前因后果还没有铺出来。我是要慢慢跟随着人物,到底要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做怎样的决定?会做什么?然后,慢慢跟着这个人走,才可以走出来我的电影最后是什么样子。

大家看了之后说《热带雨》是师生恋,但我一开始没有想说会拍一个师生恋的故事。你看这个女人的背景,还有她生活的环境。她是一个老师,白天要教书,要备课、改作业,回到家后看护走了,她需要做饭,需要打理一些家务事。她还要照顾一个半瘫痪的公公,帮洗澡换衣服什么的。除此之外,她也碰到不孕的问题,需要打针、复诊,这女人已经忙到累到完全没有社交生活的,没时间去跟朋友看电影,没时间跟朋友喝个咖啡、喝个酒。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知道这个女人是需要救赎的,需要走出这个危机,谁可以帮到她,这个人会来自哪里?肯定不是家里,因为家里没人,老公早出晚归,也就剩下一个不会动的老人,她也没有任何社交圈子,唯一可能发生的一定在工作的地方。她是一个老师,中文老师在新加坡的制度下不受重视,大家也不觉得她的科目很重要,所以这个人不可能是校长,也不可能是周边的同事,肯定是学生。

《热带雨》剧照

《热带雨》剧照

所以需要花时间把人跟故事理出来的。我写故事不是说为了可以给你一个惊讶或者给你一个转捩点,而特别去设计这个东西,而是我从人物的角度去走转,最后怎么走还是会走到那里。她教不在乎她的科目的学生,唯一只有一个学生在乎,在乎中文也在乎她,就这一个人。所以最后不管怎样,两个人终究还是会发生某一种情感,至于会走到多远,那就看我怎么去写。

“家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新浪电影:关于杨雁雁和徐家乐的角色你聊过很多,包括你自己也说你善于写女性人物,这部作品里老公那个角色其实很抓人。你是如何设计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的?

陈哲艺:她老公的角色,你不能说是坏,对,我不觉得他是坏,而且也不能说他渣。

我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做了很多田野考察,也访问了很多妇产科医生,基本上有一半的夫妇只要经历了大概三年以上的人工受孕,就是不孕夫妇经过人工受孕、打针、吃药、什么复诊,有一半最后会离婚。为什么?

因为一个婚姻是经受不了那么多年的挫败的。一个婚姻可以建立起来,是因为有很多两个人之间的美好和甜蜜。但是如果你的回忆,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只有挫败、失落、伤心、痛苦,这个婚姻是很难维持的。

《热带雨》剧照

《热带雨》剧照

在《热带雨》里这对夫妻历经的正是这个东西,这个男人完全不懂得面对,或者说其实这是一个已经很难挽救的婚姻。我觉得很多男人都是这样,逃避,不回家,因为待在家里就需要去面对。

家里除了二人的婚姻问题,又有他爸爸瘫痪、生病,基本上是一个并不温暖的家,那他为什么要回家呢?所以,我不会说他是一个坏男人,可能是一个很窝囊的男人,很多男人碰到大问题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他宁愿不要去面对,宁愿不要去正视。

新浪电影:《爸妈不在家》以及《热带雨》都描绘了两个家庭,也都有一个外来者,如果我们把房子当做一个私人领域的话,两部作品都描述了外来人“侵入”到私域中带来的后果。该怎么看待外来者和这两个家庭的关系?

《爸妈不在家》剧照

《爸妈不在家》剧照

陈哲艺:我想的不是外人介入,很多时候,我的电影永远都在探讨家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家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比如说这部电影,一家三口里有个老公早出晚归经常不在,还有一个中风的老人,家里没有生气,是很有缺口的一个家庭。但很奇怪的是,当男生进入之后,你看他们的交流,你看他们的互动,你看他们吃饭的样子,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家庭的图画,一个全家福。虽然这三个人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她也不是他的女儿,只是儿媳妇,他也不是他孙子,她和他也不是母子。很多时候,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我想探索的就是这个东西。

新浪电影:这10年代马上过去了,最近你最喜欢的电影有什么?

陈哲艺:我的手机里有。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所有看的电影我都会写出来,我找找。最近的我挺喜欢《燃烧》的,还有《小偷家族》,暂时就说这两部吧,谢谢。(梵一/采写)

标签: 陈哲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