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分享创作故事 赞李宇春张杰有才华且认真
1月20日,赖声川现身上剧场,举行“赖声川大讲堂”的创作密码系列,从《如梦之梦》,讲到如今的《曾经如是》,揭秘两部“超长戏剧”的创作故事。
2000年到2020年,一眨眼过去了20年。在跨世纪的千禧年,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做了很多戏,从《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到音乐剧《这儿是香格里拉》,再到针砭时弊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除此之外,他还在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台北艺术大学两地创作完成了一个日后被称为是“剧场史诗”的作品——《如梦之梦》。创作至今经历了20年,对这部戏的理解也增加了一层历史意义。2019年,有着剧场实践精神的赖声川,带领上剧场团队一起制作完成了“双莲花池”作品《曾经如是》,再次挑战新的高峰。
谈到《如梦之梦》的创作经历,赖声川兴致勃勃打开话匣子:1999年11月,赖声川到印度菩提伽耶参加旅行。出门时,带上了已经看了许多遍的《西藏生死书》,突然就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没有看过的段落——关于一个“自他交换”的故事,也就是后来在剧中的医生面对五号病人的故事——怎么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这个题目留在了赖声川的脑海中,这个档案库由此建立起来。就在菩提伽耶的那个下午,档案库的门似乎打开了,他想起了很多过往的故事:1985年在巴黎去的杜可风家由无尽的旋转楼梯通向的狭小公寓;1990年在罗马的画展看到的那幅勃鲁盖尔的满是画的画;1991年在不丹见到的能够看见自己的湖;1999年在布列塔尼住过的城堡;还有在报纸上见到的在伦敦火车事故中莫名其妙离开的人……在一张A4纸上,赖声川密密麻麻的写下了这个戏。也在伯克利大学同学和台北艺术大学同学的努力下,这部戏变成了可以在舞台上演出的《如梦之梦》。
《如梦之梦》走过20年,连赖声川自己都忍不住惊呼:“我怎么样都不会想到,它已经演了20年了,马上2月10号就是《如梦之梦》20周年,我没有想到这个戏可以卖票给大众
,做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得到很多帮助,很多有知名度的演员也愿意来演这个戏,像李宇春第一年演那个医生,张杰这次演多吉,台下可能三分之一的观众是他们的粉丝,这些人没有进过剧场。中场休息我跑去跟他们聊天,问你们有没有看过舞台剧,他们说没有,觉得好棒,也不会觉得时间好长 ,感觉一下子就过了。”
2019年12月,上剧场推出了由赖声川编剧、导演,郝蕾、张杰、屈中恒、范瑞君,及全体上剧场演员共同完成的话剧《曾经如是》。这部作品用“双莲花池”形式演出,有四个乐章,演出长达五个半小时。跟《如梦之梦》的创作历程一样,赖声川十年前埋下的一颗种子,2019年发芽。他的档案库里面关于牧民、纽约、净土、生命、时间和偶然的词汇都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依旧在一个下午,所有的文本“倾泻”而出。这部戏被伯克利大学艺术学院副校长Shannon Jackson称为是献给“21世纪剧场的礼物”。
赖声川一直都在创作中寻找真正适合剧场的有机作品。两部“超长戏剧”的成功探索,让我们看到剧场更多的可能性。他在大讲堂解释道:“‘超长戏剧’的探讨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任何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有机物。就像它真的有生命一样,它要发挥它艺术生命的作用就必须长到一个适当的大小,跟其他生物一样。这是万物通用的道理。……一个故事要如何说,需要多少时间,多少长度,这差别很大,但事实上,如果能够聆听故事本身的需求,就会知道它有它一定的尺度。”看八个小时的《如梦之梦》,五个半小时的《曾经如是》,还是三个半小时的《宝岛一村》,赖声川给了每一个故事一个讲法,每个故事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都保持着它应有的篇幅和深度。
采访中,谈及与李宇春、张杰等明星合作,赖声川不吝称赞:“不管李宇春也好,张杰也好,他们都等于是对表演这件事情比较陌生的,但是我们会看他有什么样的条件,他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跟方式,基本上他们都是非常认真的,才华他们是一定有,他们努力下去的一定会成功的。我透露一个事,那天何炅来看《曾经如是》,然后到了后台找张杰恭喜他,何老师说,这个恭喜你哦,张杰你现在有这么一个作品了。张杰就说,是啊,我就觉得很高兴。然后何老师说,可是我有两个,哈哈哈。张杰说,可是我的五个多小时,呵呵呵。很多人会问,哎呀你经常用这些明星,对于我来讲,你不要管那么多你来看戏,你觉得他在那个角色上有没有到位,胜不胜任,我觉得这才是重点。我们当然认为是,我们才可能会用他们,而且他们本身每天在舞台上,能够发光的方式跟很多演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很喜欢,只要他合适,我喜欢跟他合作。”
据悉,“赖声川大讲堂”将在2020年开启“赖声川的创作密码”系列,有望把《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水中之书》等经典剧作的创作密码一一与大众分享,这也是赖声川首次面向公众讲解剧本创作,揭秘其作品的灵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