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音乐 > 朋克?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能阐释清楚的

朋克?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能阐释清楚的

时间:2019-05-30 08:40:28 来源:新京报

“朋克”两个字,包涵了年轻人对于社会主流、成人世界的抗拒,是他们冲破所有束缚的渴望,是他们青春期剩余能量的释放。

朋克是什么?恐怕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能阐释清楚的

在热门综艺《乐队的夏天》中,乔杉向马东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朋克吗?”随后,节目组在微博上贴出了“朋克就是年轻人更喜欢的一种状态”这样的解释。这个回答因为太笼统而且“阳光”,遭到了不少朋克乐迷的嘲讽。

官微这样解读“朋克”,遭到许多批评

官微这样解读“朋克”,遭到许多批评

“朋克”一词的含义严格说来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生活状态和一种音乐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含义的朋克都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此时的欧洲处于灾难性的经济萧条之中,英国的钢铁和煤矿业遭受重创导致全国经济下行。这种情况下,“朋克”的生活方式作为美国嬉皮士生活的“欧洲贫穷版”开始在英国年轻人中流行。

和嬉皮士一样,朋克讲求消解权威、反对主流、保持真实和直接,但与嬉皮士相比,朋克则将犬儒和解构进行得更加彻底,他们不追捧任何明星(例如鲍勃-迪伦或约翰-列侬),甚至对自己都进行嘲笑和抗拒。例如中国著名的朋克摇滚乐队“顶楼的马戏团”,他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叫做《朋克都是娘娘腔》。

顶楼的马戏团专辑封面,其中收录了《朋克都是娘娘腔》

顶楼的马戏团专辑封面,其中收录了《朋克都是娘娘腔》

在这样的人群中诞生的音乐形式,就是朋克音乐。它讲求使用最为简单的3和弦,快速激进的鼓点和简洁的旋律。无论是编配、歌词还是作曲,要的都是那种去除所有矫饰后的简单明快,所以过往摇滚乐中那种忧郁的小调和弦、复杂的吉他solo在朋克音乐中是完全没有的。如果流行音乐的诉求是“美”,那么朋克音乐要的则是“直”。

随着1975年“性手枪”乐队和帕蒂-史密斯在英国及美国分别横空出世,这种简洁有力、直抒胸臆的音乐风格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席卷了全世界。而“性手枪”的前贝斯手席德-维瑟斯那种乖张暴躁,带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形象更是朋克人群的标准造像。更夸张的是,作为一个乐队的贝斯手,席德基本上不会弹贝斯。朋克音乐中“态度压倒技术”的概念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性手枪专辑封面,左边是席德-维瑟斯,右边是主唱约翰罗顿

性手枪专辑封面,左边是席德-维瑟斯,右边是主唱约翰罗顿

90年代后期,朋克摇滚在中国得到了极大流行。这主要归功于花儿、脑浊、新裤子、反光镜等流行朋克乐队的活跃。这些乐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朋克音乐的反主流性质和简洁的编配。但在词曲上,它们相对比较柔和悦耳。90年代末的流行朋克浪潮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朋克音乐的听众,而一些更加“原教旨”的朋克乐队例如生命之饼和顶楼的马戏团也随即诞生出来。

所以“朋克是什么”,其答案远比《乐队的夏天》官微所说的要复杂和阴郁。“朋克”两个字,包涵了年轻人对于社会主流、成人世界的抗拒,是他们冲破所有束缚的渴望,是他们青春期剩余能量的释放。他们并不一定更喜欢朋克的生活状态,但这样的状态,是每个人青春期里不肯长大与矫饰的执拗。

□优作(乐评人)

标签: 朋克,综艺节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