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艺 > 《奇葩说》里唇枪舌战 《少年说》玩沉默 陈铭的“分裂”有分寸

《奇葩说》里唇枪舌战 《少年说》玩沉默 陈铭的“分裂”有分寸

时间:2018-12-06 11:19:49 来源:搜狐娱乐

上半年的综艺中,我们说过最多的一档应该是《少年说》,被一群孩子们引出全程姨母笑,如今第二季也已经开播,青春期的迷惘和困扰即便青涩都动人。与许多综艺都依托于明星效应不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完美“躲”在孩子们的声音背后,有时而欢笑、时而垂泪的梁田,还有大多时候都保持着静默的陈铭。

被誉为“逻辑缜密的高能奇葩”,脱下西装的陈铭却展示出沉默的一面。一晃就是两季,这样的方式和以往印象里的他完全不同,如果不细心察觉,很难感觉到他就是马薇薇口中那个“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鸡汤王”。

对于在主持人座位上选择“隐身式静默”,陈铭和樱桃对话里表示这是他的特别选择。
认识陈铭,大多人都源于《奇葩说》,穿西装、带着窄框眼镜的他看起来并不“奇葩”。作为肖骁战队的杀手锏,陈铭但凡开口,缜密的语言逻辑如同利刃,特别善于奇袭,他与詹青云之前的开杠成为全新一季的亮点。

其实早在2013年,陈铭因为《超级演说家》而闯入公众视线,他演讲的《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奠定了“会说话的好男人”地位。

在《奇葩说》的多季舞台上,陈铭的风格是克制而又犀利,不紧不慢的小火慢炖出一锅锅“鸡汤”。他不张扬,但从马薇薇到肖骁,各路奇葩都知道他不仅是学霸,而且真的高能。

讲真,陈铭出现在《少年说》时,老阿姨也以为他从西装换T恤,会把语言能力完美展示给校园。可是他却成了梁田身边的静默者,如果不仔细看,许多人都没有发觉这样一个语言能力超强的人“潜伏”其中。

其实,仔细看一下节目,就会发现陈铭贡献的观点依然很高能。当孩子们表示不愿意背负过重的补习课时,他言简意赅的建议台下的家长先给孩子找有兴趣的补习班,培育起学习里的骄傲感。

面对女孩子抱怨家庭里男女分工不平衡,自己负担起大部分的劳动,弟弟则习惯了当甩手掌柜。陈铭的的意见很玩味,建议不要去和弟弟对比,而是要让父亲参与劳动,言传身教的改变本身的症结。短短十分钟,父子对于家务不沾边的概念就转变了,他不经意显露了辩手本身的能力。

在接受樱桃的采访时,陈铭坦言带着一颗好奇心参与节目,原本单纯认为同年龄段的人群困扰与焦虑会有雷同,结果发现千人千面。“这里每个喊话的孩子其实是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年龄段的普适性问题,比如说抱怨补习班,这个是许多孩子的困惑,很容易有一个群体的共鸣。父母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但是通过喊话让这个两个年龄段的人对这个事情本身有更清晰的认知,这就是意义了。”

都说生活才是最牛的编剧,老阿姨看《少年说》最大的感触就是如今00后甚至05后的孩子们对生活的感知之细腻,以及对于生活态度的勇敢表达,这是在进入社会前闪闪发光的棱角。坐在勇气台后方的陈铭和梁田更时刻都玩成了表情包,除了送勇气给鼓励,听到孩子们抱怨与父母的隔阂会仰天叹气,听到单亲孩子面对重组家庭的困惑也会眉头紧锁。

“我们在花垣站有个女孩对着台下无法接受重组家庭的妹妹喊话,希望她能够敞开心扉拥抱生活,那个印象非常深刻,孩子们对平凡生活、家庭的理解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比成年人想得还要深刻。他们敏感细腻的程度提示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迫切的需要改变。”陈铭说。

这个节目里可以理解出人间万象,可是陈铭和梁田选择的都是相对沉默不过多干扰的立场。对于外界来看,他从《奇葩说》到《少年说》是跨圈担任主持人,但他却并不认同:“我自己的定位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陪伴者,不单是倾听,还要给予一种陪伴,会给喊话的孩子们一些勇气,还是价值观意义上的陪伴。”

每逢喊话的孩子和家长达不成共识时,陈铭和梁田才会上前解围。这类节目很怕看到说教,但他们选择的更多是经验分享,以及把论据藏在大白话里。陈铭说:“我们的希望是让节目里的两代人现代性思维成分多一些,保持理性的尊重、对知识的好奇、对逻辑的认可。如果看到一些家长有一些前现代性的观点,比如在孩子认知上面的观点,对接受教育的意义误读、对孩子和家长之间关系是平等尊重还是所属依附,像这些误解如果植入到下一代身上,我就会很着急。”

如果说《奇葩说》的陈铭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少年说》的陈铭则是刻意收起光芒,把光芒都给了喊话的孩子。脱下西装的他很容易窥见极力让自己不再具备进攻性,沉默的陪伴。

难以联想到这两个舞台其实同步进行,一面唇枪舌战,另一面沉静聆听。

有细心的网友仔细算过,《少年说》第二季中,陈铭话最少的一期节目里只说了不到40句话,其中有接近半数是“加油”、“真棒”这样的鼓励,全程保持着老父亲的慈爱微笑。

头顶“博士”、“最佳辩手”等光环,“好男人”是陈铭最显著的另一标签,如今“话有点少”是另一种标识。

对于这些说法,陈铭笑言,他确实怀揣一颗慈父心而来感受,展现的是生活的另一面:“我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分裂’,我的生活本身就有几重身份的变化,在《奇葩说》是辩手,语言必须要有力量、要有锋芒。在生活中,我是大学老师,对于年轻群体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我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在《少年说》我只需要用到的我后两种身份就会很契合。”

面对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的语言之精彩,口才备受认可的陈铭也表示自愧不如:“我经常想如果是同龄的我肯定是被他们完败,那个年龄段的我不要说这么大段的表达,能不紧张的说几句话都是不可思议。当然,时代也变了,不同个体面临的竞争也不同,如果(对他们)不惊讶那就是时代没有进步。”

对于外界争议善于奇袭的陈铭话变少,这恰恰是他最想要的展示。“我不是表达者,是陪伴者。如果我想说话可以去《奇葩说》,也可以去《超级演说家》,有很多我能表达的平台。但这里是孩子们说话的地方,我是来听的、来陪伴的,我认为表达不需要多,而要精,要善于帮他们发觉人性中不易被察觉的细节,可以用几个问题把他们引向更深入的沟通和思考,让他们的焦虑和困惑能够有解决之道,这个才是核心目的。”

除开陪伴者,陈铭还带着为人父的心思而来:“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会让我很有代入感,我也在学习。虽然我的大女儿才四岁半,但节目里很多孩子面临的问题很可能是我女儿明天即将面对的问题,我个人是认为防范于未然也是很好的状态。”

《奇葩说》成功让一批辩手火出圈,诸如励志要完成“影后”梦的范湉湉,也有成功亮相各种综艺的肖骁、从辩论场到娱乐圈成功融合。对于陈铭而言,在缜密的语言逻辑得到众多好评时,选择了“话很少”也并非娱乐化的《少年说》也是任性。

“人活着的目的不就是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嘛?好不容易有个任性的机会,why not?商业化运作也是一种选择,但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很多不想做的事情必须做,想做的事情也没法做。在我看来,这个代价更贵。”

陈铭对于当下的作品选择也有他的度量标准:“我对一个作品的基本判断是我要愿意急不可待的去给身边人推荐,这个就是该做的。如果做完一个事情或者作品,我都不好意思发给人家,觉得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的就不要了。”

在他眼里,演讲是完全准备好的表达,辩论是在一个大方向下的即兴表达:“《少年说》是在下个孩子上来前,所有事情都是未知的可能性,这种临场性是最真实的情绪。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很期待下一场录制又会遇见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和画面。”

马薇薇曾经调侃陈铭,“陈铭是个标准人,父母慈爱,夫妻恩爱,孩子可爱”。从学霸到冠军辩手,他的一路很顺遂,也正因与此,他即便在奇葩满地的《奇葩说》也以暖而成为特色。

知足时,人最容易清晰的打量生活、欣赏生活,也会更懂得如何放下自己,这比起争鸣斗艳来得更加睿智和仁慈。

标签: 主持人 奇葩说 少年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