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每日短讯
(相关资料图)
2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海南三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
5月20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标志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进行的第一次考古调查中,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了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做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其中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三米多,遗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
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尺寸相近、码放整齐的原木,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时代约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
一号沉船的船货以外销瓷器为主,二号沉船以海外输入的原木为主,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只有十多海里,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线的缺环。
同时,这一重大发现展示出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的前景,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本次深海考古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在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将成为今后开展水下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首次使用长基线的定位技术,对沉船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资料记录的精度和准确性;针对文物现场观察及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还将使用新型力反馈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清理装置等多项专用技术装备,对海底文物进行无损的保护性提取,同时对被沉积物覆盖的关键文物进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学家进行原位观测。(记者李韵、王笑妃、王晓樱、陈怡 见习记者王轩尧)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