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老优劣”或“孔老先后”问题的思考
【国学争鸣】
(相关资料图)
自方勇先生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发《六论新子学》以来,学界围绕“孔老先后”问题多有讨论。“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孔老或儒道的地位问题。这的确是中国古代学术界和哲学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个问题只是中国古代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争夺思想“正统”地位的结果。所以严格地讲,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并不存在一个“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的问题,甚至也没有什么“孔老平置”的问题,当今只有一个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问题。
一
首先,客观地讲,“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不是中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只是一个历史问题。
孔子、老子作为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年代和他们的学术著作与活动当然有先有后,有一定的历史时空,但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所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其实只是孔老二者或儒道两家的社会地位、学术文化影响和重要性问题,反映的是持论者不同的思想立场和态度。持儒家立场和观点者,不仅认为孔子的思想文化地位优于老子和道家,而且认为老子其人的真实人格和《老子》(《道德经》)其书的真实成书年代都应在孔子之后;持道家立场和观点者则认为,道家(“史官”)为诸子之所从出,“鬻(子)惟文友,李(老)实孔师”(《文心雕龙·诸子》),老子的地位和重要性无疑优于孔子。当然,也有少数人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调和的看法,认为儒道或孔老二者皆既“有所长”,亦“有所短”,是互绌互补的关系,应该平等对待,“平置”二者。
但客观地讲,无论是“孔老先后”“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都只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历史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的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真实问题。但当中国社会随着世界史进入到现代史以后,学术界对包括孔、老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历史研究”,都已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围。因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并没有实在意义的问题,再在历史学科之外讨论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还会有抱残守缺、违背学术史发展历史趋势之嫌。
我们之所以说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只是个历史问题,从现实性上来说它不再是一个真问题,是因为在中国学术史上,这个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从来都是随着具体的历史语境而发展变化的。当中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以后,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百家学说蜂起争鸣的局面,儒、墨互“显”,孔、老并称。但当时的学术界尚只有“百家”之称,而无“诸子”概念,更不用说就儒道、孔老争先后和优劣了。到西汉初期,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仍只称“百家”,汉文帝、汉景帝及大批朝臣则皆“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列传》),似已有“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问题,但却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后的形势正好相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由于儒家的“独尊”地位,“儒先道后”“孔优老劣”遂成为中国古代学术中的官方基调。魏晋之际,玄学盛行,虽或名之曰“新道家”,但“老不及圣”之说仍为学界共识。隋唐时期国家强盛,思想上较为开放兼容,学术得佛、道二教助力不少,但儒学及孔子的思想地位反而更加稳固,儒家和孔子学说遂最终凝成为宋代的理学,延续至明清,一直都是牢固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到近代西学东渐之后,尽管有持现代新儒家立场的学者仍“尊孔儒”而贬道法诸家,但中国学术整体上已进入现代学术行列,单纯的“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已不再是学者关注的学术焦点,实际已失去其市场。可见,中国学术史上从来都不存在固定的“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的固定阵营,甚至也没有某个朝代是固定不变“孔优于老”或“老优于孔”的时段,“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完全是随着具体的历史语境而发展变化的。
二
其次,随着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的研究已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已成为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纯客观研究对象,而研究对象本无所谓优劣先后之分。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虽不免因“了解之同情”而对研究对象产生某种偏好,但更需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今的先秦诸子研究中,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平置”的问题已经被消解,不再是一个真问题,重提这个问题本身有违现代科学研究精神。
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既然只是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纯客观的研究对象,那么研究对象本身是无所谓优劣高下之分的,研究者更要秉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所有研究对象。正如你要研究太阳系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能说其中的金星比木星或水、火、土星重要,或土星比金星或木、火、土星重要一样,你也不能在研究对象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之间分判出一个主次优劣或先后出来,甚至也没有必要提出平等对待或“平置”的问题。因为提出平等对待或“平置”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你是认同在对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研究时研究者应具有自己的主观态度这一做法的。
当今我们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儒道或孔子的思想文化价值,讨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扬弃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不应该、也不必要再花太多的精力去争论“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这样的问题了。
(作者:高华平,系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责编:孙红丽、李楠桦)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