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丨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复苏”“回暖”“向好”“开门红”,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接续发布和落地见效,这个春节假期,人们怀揣积蓄已久的旅游热情纷纷走出家门,拥抱壮美河山、奔赴诗与远方。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去南方海岛避寒,去北方享受滑雪、看民俗表演、体验非遗项目、登山祈福、游城逛寨……这个热闹的假期,让人们对今后的旅游市场充满期待:随着消费潜能的加速释放,旅游市场将迎来可观的复苏。
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对旅游市场而言,是一副“催化剂”,又是一剂“强心针”。面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释放,旅游市场从业者应快速进行调整,深耕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更好地修炼内功,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抓住消费释放的红利,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深耕市场,要创新旅游产业要素服务体系,提质量、增流量。以高质量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针对周末微度假、轻户外、短途高铁游等新玩法,加快旅游中央厨房+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将本地特色餐饮与围炉煮茶、潮流速食等相结合,丰富多元化餐饮服务,让游客吃好玩好。精细化打造符合本地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房车俱乐部、露营基地,构建多层次住宿体系。积极完善线上租车、线下自驾服务体系,打造主题巴士、光影地轨等新型出行交通,提供便捷化交通体验。加快传统景区综合性休闲产品开发,“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两手抓,创新多彩化旅游业态。精心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线上卖货、线下聚客两头抓,打造时尚感购物方式。依托全国各地欣欣向荣的数字产业,打造“一地一主题”的科技旅游基地,建设现代感娱乐项目。
深耕市场,要重塑旅游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增动力、激活力。中国式现代化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旅游业从业者应精准对接游客消费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重塑存量、增加投资和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打造主客双方美好生活新空间,推动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着眼全年旅游市场,一些地方已有所行动:贵州发出“冬到海南避寒、夏到贵州避暑”的邀请,布局“2023年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会议会展;山西利用春节档热映的相关影视作品等文化IP借势引流。要以创新营销手段为重点,孵化一批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文旅新业态、新服务和复游消费新场景、新项目。如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15+1”的无障碍旅游联合体发展经验,打造跨省域旅游合作“风景共同体”;通过“旅游积分卡”深度开发不同年龄游客群体的“研学游”市场。
深耕市场,要持续助企纾困增效益、促收益。要持续推出涉旅企业纾困政策工具箱,细化文旅行业重点企业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库,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特点,探索推出文旅供应链金融新模式。“门票经济”的获益时代即将过时,以“游”为引领的吃、住、行、购、娱等“要素经济”发力发展,是提振市场、增加消费、繁荣实体的着力点。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通过“要素经济”引领,深化旅游和制造业、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效益、提升新价值。(作者:蒋莉莉,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研究员)
(责编:乔业琼、陈键)标签: 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