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对话体育人|隋文静:从冰场“女一号”到生活“艺术家”

对话体育人|隋文静:从冰场“女一号”到生活“艺术家”

时间:2023-02-13 12:36:47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隋文静5日为自己的自传《不止文静》签名发售。

隋文静向自己的搭档韩聪赠送新书。

北京冬奥会最后一个比赛日,首都体育馆。隋文静和搭档韩聪以刷新世界纪录的分数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9金,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双人滑全满贯,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

当鲜花和掌声渐渐退去,隋文静这一年依然忙得像个陀螺,出书、拍摄、演讲……这位冰场上当之无愧的“女一号”,正在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新篇章。


(相关资料图)

一本自传记录逐梦历程

“回顾自己19年的滑冰生涯,一步步的努力让一个怀揣梦想的小女孩成就奥运冠军梦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梦。”隋文静这样介绍《不止文静》的创作缘由。谈到书名中的“不止”二字,隋文静表示,夺得冠军不仅有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教练的指导、伙伴的支持等等。同时,一枚宝贵的金牌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意味着全新的开始。

“北京冬奥会后我在编导、写作和公益方面有更多的尝试和发展,希望有一天能站到更高的平台。”她说。

赛场上,隋文静是气场全开的冰场“女一号”;赛场下,她兴趣广泛,精力旺盛,喜欢汉服,也喜欢书法和唱歌,竭力探索人生的更多种可能。这也是“不止”的另外一种表现,她希望通过这本自传展现给读者不一样的自己。

童年的隋文静。

“原本以为自己不可能写书,因为写书是专业作家的事,但我却在半年时间里完成了十几万字的自传。”在隋文静看来,人生不只有滑冰这一件事,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人生的长度可能无法捉摸,但边界可以无限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隋文静已将新书全部版税捐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希望更多青少年汲取奋进力量,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推动冰雪运动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进一步普及。

新书签售会上,隋文静将“001号”书籍赠送给搭档韩聪。“聪哥就像我的家人、我最亲密的战友一样,十几年来一直在我身边。当比赛开始,板墙门关上,我们能依靠的只有彼此。我会把生命放心地交给聪哥,他也会特别负责任地保护我。”

幼时的隋文静。

都说温暖的家庭能给人踏浪前行的勇气,隋文静就是如此。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房子也不大,但父母倾其所有满足她的兴趣和探索。

“为什么我在训练中能付出全部热爱和坚持,不是因为我吃的苦多,而是我得到的爱多,这也成就了我在赛场上的‘大心脏’。”说到这里,隋文静脸上再次浮现出标志性笑容。

像隋文静一样,如今中国运动员的成长模式和发展路径愈发多元。隋文静认为,这得益于不断优化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更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

“我们日常训练会有心理、英语等方面的课程,国家队的科医保障也非常完善,为运动员追求梦想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她说。

一曲“金桥”成就闪光记忆

将时间拨回到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滑项目最后一场对决。隋文静和韩聪以一套完美的《忧愁河上的金桥》,拼下技术、状态同样处于顶峰的对手。

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隋文静/韩聪夺冠。

那一刻,早早积蓄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但这已不再是四年前遗憾、不甘的泪,而是历尽坎坷梦想终成真的尽情释放。

2018年平昌冬奥会,“聪桶”组合以0.43分之差憾失金牌。这一次在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他们没再让金牌旁落。

2018年平昌冬奥会,隋文静/韩聪以微小差距憾失金牌。领奖台上,隋文静在韩聪怀中哭泣。

开场便是全场唯一一个超高难度的捻转四周动作,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以239.88的总分,刷新了双人滑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以一块期待许久的冬奥金牌填补了职业生涯最后空白。

隋文静坦言,她和韩聪的身体条件并不出众,能走到今天付出了超过常人的努力。

与大多数双人滑组合相比,他俩的身高差并不充分。为了完成高质量的技术动作,除了韩聪需要加倍训练力量,隋文静也必须做到比其他女选手更高的抛跳高度——既要严格控制体重,也要不断增加训练量。

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隋文静/韩聪在比赛中。

回望北京冬奥会,隋文静分享了一个难忘瞬间:冬奥会开幕前,她和好友彭程在餐厅相遇。两个人并不擅长表达情感,但那一刻,都不约而同地放下餐盘,然后紧紧相拥。

“为了在冬奥赛场达到最佳状态,我当时减到了70多斤,彭程是80多斤,都到了皮包骨头的程度。我们俩拥抱时都被对方的锁骨、肋骨硌得生疼,同时又从对方身上感受到巨大的信任和能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顶住压力,勇敢地迎接挑战。”隋文静说。

从2007年携手搭档,到2010年世青赛年少成名;从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些许遗憾,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终于圆梦……15年间,隋文静和韩聪携手成长、彼此激励,一次次闯过伤病阴霾,又一次次涅槃重生,终于迎来丰厚的收获。

2009年12月,隋文静/韩聪在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青年组双人滑比赛中。

“拿到金牌十分不易,和队友们一起携手向未来的笃定尤为珍贵,这段经历值得一生铭记。”隋文静说。

对于三年后的米兰冬奥会,隋文静充满期待。“我的身体机能一直保持在高水准,也会对照录像补强短板,希望在下届冬奥会之前取得更多进步。”隋文静说,“当然,下届冬奥会或许会有多重身份。如果自己编排的节目能登顶奥运舞台,那应该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和满足。”

一次转型开启全新篇章

谈及未来,隋文静依然锁定自己热爱的花滑运动,她期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编导。

“5年前我就萌生了这个念头。目前,优秀的花滑编导在中国非常稀缺,我们的运动员大多要去国外找老师编排节目。我希望在这方面继续努力,这也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她说。

19年的滑冰生涯和期间经历的种种磨练,塑造出一个勇于直面任何挑战的隋文静。这是她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底色,也是接下来尝试更多可能的信心源泉。

隋文静在北京舞蹈学院访学。

去年9月,隋文静到北京舞蹈学院访学。除了编导课程,她还学习了敦煌和水袖。老师们鼓励大家打开自己的敏感度,认为隋文静具备将普通场景转化为艺术创意的能力。

“写书法时,我发现纸面留白与冰面留白是想通的;就连洗澡时,我都会想象,如果花洒喷向我的水流是阳光,肢体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动作。”隋文静说,“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不仅能改变你当时的心态,也会改变你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隋文静现在还在齐齐哈尔花样滑冰队给年轻队员做节目编导,从构思到陆地指导再到上冰,一天最多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虽然很累,却乐在其中。”最终,她用10天时间编排了10套节目。“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样子,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隋文静为齐齐哈尔花样滑冰运动员指导教学。

成为一名出色的编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会挖掘运动员的个性与潜力,自己夯实理论根基和勤思苦练更是自不待言。
“如果运动员性格奔放,可以为他编排探戈等热情似火的节目;如果比较古典,可以尝试为他们打造《堂吉诃德》等节目。为了编好水袖节目,一个袖子一天要甩几百上千次。”隋文静介绍。

在隋文静心中,花样滑冰一直都是最美好的存在。在她看来,这个项目具备“讲故事”的特殊能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给全世界。“从采用非遗文化、传统工艺的演出服装,到融入中国古典舞、中国风音乐的节目,花滑编导大有可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7岁那年看了申雪、赵宏博的冬奥会比赛之后,隋文静在心底种下冬奥梦想。多年来,她追着偶像的步伐,变成理想的自己。如今,隋文静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关注、从事花样滑冰运动。

“花滑选手的培养周期较长,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滑向世界赛场。一路走来,前辈们都在为我们挡风遮雨;如今,我也会尽己所能,帮助更多小队员尽快成长。”隋文静说。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