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桥下龙舟闹|焦点简讯
一只白鹭飞进河对岸的芦苇丛里,站在岸边向南方眺望,戴着迷彩帽的摄影师胡文晋盯着显示屏,按下快门,“捕获”了今天的第一只鸟。
19日清晨七点多,胡文晋就到了河岸边。汾河流至晋阳桥时宽阔平稳,两岸布满旺盛的行道树和芦苇丛,听不到市区的喧闹。
(资料图片)
微弱的鼓声从晋阳桥北侧飘来,胡文晋放下扶着相机的手,向上游望去:龙舟队开始训练了。
循着声音穿过桥下,就看到了正在为龙舟赛训练的选手们。阳光和水面让背景过曝,他们像漂在河上的剪影。再过两天,太原汾河龙舟公开赛就开始了。
一个微胖的背影站在阴影里,骑行服的背后印着“骑游协会”四个字,显示这个协会成员的爱好——骑行和游泳。六十多岁的冷富武和妻子都在这个协会里,夫妻俩曾经向南沿着京杭大运河骑行到达杭州,也向北到过漠河。这次龙舟赛冷富武也组队参加,妻子是队员,队伍名字叫“夕阳红”。他们刚结束上午的训练,准备骑车回家。
太原骑游协会在2020年组织的这支队伍叫“老顽童龙舟队”,他们从网上搜集视频学习,向别的队伍请教,参加了2021年的比赛。“我们都是业余的,通过龙舟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和队伍的凝聚力,我们很喜欢。”冷富武说,“这次参赛的队员都在65岁以下,在我们的队伍里算是年轻人了。”
除了太原马拉松,这次龙舟赛是太原市举办的另一个重要的群众性赛事。这次比赛设立了公开组和社会组,一共有24支队伍384人参赛,公开组吸引了来自北京、山东、福建等12支外省市队伍,另外12支来自本地。
王艳和申华在太原市体育局工作,这几天他们忙坏了。安保、媒体、裁判、志愿者……案头工作一个接一个,他们每次接电话都显得很匆忙,在突然的高温天气里又被晒黑了一层。
汾河将太原东西分割,也造就了几座颇具个性的大桥,这在内陆城市里并不多见。为了准备2019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太原市政府将晋阳桥到通达桥下的河道修建成太原水上运动中心,全长2.5公里,水域面积50余万平方米。晋阳桥古朴沉稳,通达桥现代奔放。在太原赛艇协会秘书长梁春晖眼里,这段场地是一流的,“很难想象,在太原这样一个内陆城市,能有这么一块美丽的水上运动场地”。
太行山脉挡住了从东面席卷而来的热浪,在多地直冲40摄氏度的这几天,一向凉爽的太原在21日预赛开始这天最高温“只有”34摄氏度。但这也让本地人流了一把汗,时不时有童音喊着“好热呀”。
正值中考放假,很多家庭全员出动,他们一批批涌向岸边“凑热闹”。太原是一座骑行友好城市,停放在现场的自行车比机动车要多。
家住太原市尖草坪区的毛晓英将两个女儿打扮一番,驱车向南四十分钟就到了龙舟赛现场。毛女士占了一个前排位置,右手撑着黑色遮阳伞,左手揽着三岁的小女儿。十一岁的大女儿躲在伞下,身高快赶上了妈妈。“以前孩子只在书本上见过龙舟,这次就特意带她们来现场看看,”毛晓英说,“感觉天气很热,但是很热闹。”
在这样的比赛里成绩是不重要的,年轻力壮的队伍当然更有竞争力,但是任何性别、年龄的人都可以在龙舟上感受到快乐。年长的队伍对比赛成绩更“无所谓”,他们很开心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年龄,似乎越大越能彰显活力。
白色短袖、黑色长裤,扎着黑色马尾的高淑艺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出头,在一片黑色的皮肤里,白白净净的她一眼就能被人看见,但实际上她39岁了。高淑艺温柔的声音也不像快四十岁,当她说“我们人称奶奶龙舟队 ”时,你会不由得奇怪。高淑艺的队伍名叫“高浦龙舟队”,当高浦还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小渔村时,村民们就有参加龙舟赛的经历,从小跟着大人观看海峡两岸龙舟赛的高淑艺理所应当地成了队员。
作为厦门人,来到太原的第一天高淑艺对干燥的天气还有一些不适应,但从山东德州来的任勇丝毫不受影响,甚至热情高涨。
光头、太阳镜、静脉凸出的手臂,除了比身边29岁的唐恒新多了点皱纹,五十多岁的任勇站在阳光里没有一丝老态。他要带领德州龙行天下龙舟队参加所有100米、200米和500米的比赛。“我们来到太原参加龙舟赛已经有五六次了。我去过很多地方,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场地。”任勇说。
22日决赛的紧张感不是汾河的特点,这只是每年一次的竞技,安静和沉稳才是汾河的特质。对太原来说,外来的热闹并不是常有的,但仅对这两天的比赛而言,“热闹”是贴切的——天气热,人声闹。
当龙舟被抬上岸,安保撤掉护栏,市民过了瘾,选手享了乐,汾河还是静静地穿桥而过,“汾河晚渡”会在傍晚露出最迷人的模样。
(责编:赵竹青、陈键)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