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合唱团老师用音乐“点亮”盲童人生路

合唱团老师用音乐“点亮”盲童人生路

时间:2023-09-12 09:54: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9月10日电(记者张浩然 杨金鑫)“刚刚是一口气16拍,来,这次再加4拍,自己听‘嘶’的声音,吸气,走!”


【资料图】

“现在把‘嘶’变成‘呜’,把气息变成声音……对对对对!”

“来,男声进来,共振,保持住……二声部进来,稳定住!”

在河南省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二楼的音乐教室内,一堂发声训练课正在进行。面对合唱团的30多名视障学生,36岁的教师潘家贺的双手在空中不时起落,声音时而温和,时而严厉。

9月6日,潘家贺(中)在指挥盲童合唱团练习发声。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眼睛看不到世界的缤纷,你用音符护送他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多彩的未来。”这是“出彩河南人”组委会授予最美教师潘家贺的部分颁奖辞,也是对他所热爱的这份工作的肯定。

在商丘师范学院音乐系读大四时的一次实习,让潘家贺与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结缘。在辅导盲童唱歌时,他发现孩子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对于音乐特别用心,这让他十分感动,萌生了留下的念头。毕业后,他决定走上特教讲台,如今已经13年。 

2014年,在潘家贺的建议下,学校组建了“苔花合唱团”,由他担任辅导老师。“刚开始一直教不出效果,觉得很有难度。”潘家贺坦言,仅凭一腔热血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每个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有差异,加上还要解决学生一直学不会自尊心受挫等问题,他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一遍不成就十遍二十遍,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为了感受盲童的心理,摸索教育方法,他常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用盲人的方式去感受日常生活的细节。

9月6日,王顺雪在合唱课上记录歌词。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老师,下一句歌词是啥?”

“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为你尽情绽放。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我们为你祝福歌唱。”

14岁的王顺雪认真听着老师的回复,手指使劲儿捏着盲文笔,锥子一样的笔尖,在一行28个空的盲文板小格子间挨个跳跃。

据潘家贺介绍,王顺雪身患多重残疾,一度郁郁寡欢。经过多次动员,加入合唱团后的她,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还成为团里的骨干力量。

“他们多数具有超出常人的听力和独特的音乐思维,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后能达到较高音乐水平。”潘家贺说,不能把孩子们当成盲人,要多看他们的长处,多鼓励他们。

有了自信,孩子们不再畏畏缩缩,表现得更加开朗大方,歌唱技术也有了明显提升。

11岁的任鑫甜活泼爱动,从小就喜欢唱歌,不过一开始她对合唱团并不感兴趣。“第一次参加合唱团的活动才改变了想法,温和幽默的潘老师教给我们正确的唱歌方法,还有很多从来没听过的很好听的歌曲。”任鑫甜说,她在合唱团收获了超出预期几倍的快乐。

作为合唱团的主力成员,张欣亚如今已进入学校的中专音乐班学习。“来合唱团前,我就喜欢唱歌,但是我嗓音不行。后来在潘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嗓音和气息有了很大进步。”张欣亚笑着说,只要一唱起歌,就能忘记烦恼。

在潘家贺的带领下,合唱团获得了50多项大大小小的荣誉,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合唱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9月6日,潘家贺(右二)在和合唱团的孩子们聊天。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参赛不是目的,主要是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关注,多一些出路。”潘家贺说,这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们开了眼界,将来更有底气去争取更好的生活。

合唱指挥的专业人才很是紧缺,潘家贺常年义务给全市专业音乐教师组建的商丘市教师合唱团及其他学校的老师、学生合唱团培训。为了提升能力,他一直跟随指挥家陈家海教授学习合唱指挥,还常外出参加培训班。“为了带好合唱团,必须多出去长见识、练技能。”潘家贺说。

这是苔花合唱团参加比赛的照片。(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

今年以来,潘家贺身上的担子重了一些,他开始担任学校中专音乐班的班主任和音乐教研组的组长。孩子们从音乐班毕业后,经过系统学习声乐、器乐、音乐理论,也能有机会到达更好的平台。

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赵凤英介绍,音乐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除了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合唱团,学校还开展了葫芦丝、埙、电子琴、非洲鼓、唢呐等器乐教学,学校秉承“生活+技能”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育残成才”的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让这些特殊孩子拥有更多的一技之长。

漫步在校园时,教室内、走廊里、操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几句清唱,这声音虽然充满童稚,但高亢有力,似乎能穿透命运加筑的墙,冲向更远的地方。

标签:

分享到: